Arthur Hayes 博文:资金将疯狂涌入人工智能,看好去中心化存储
· 2023-11-01

当这个沉闷的加密货币熊市结束,我们进入一个令人兴奋的、史无前例的牛市时,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体验到纯粹的涅槃。

注:本文是上述中文版本的基础上进行节选编译,可能有些细节或信息被删除。我们建议读者在阅读本文时同时参考原文,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另外,本文是 Arthur Hayes 最后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和加密技术交集的文章。2023 年 9 月 13 日,Arthur Hayes 在新加坡举行的 Token2049 大会上做了一个题为“Double Happiness”的简短演讲,本文即为演讲文本。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索一种非常具体的幸福:当这个沉闷的加密货币熊市结束,我们进入一个令人兴奋的、史无前例的牛市时,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体验到纯粹的涅槃。也就是说,受法定流动性激增至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水平,以及人工智能(AI)商业化带来的兴奋情绪推动的牛市。迄今为止,我们经历了加密货币牛市,其原因要么是法定流动性的增加,要么是区块链技术某些方面的升值,但并非两者兼而有之。法币流动性和技术的牛市将为忠实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带来双喜临门。

首先,我将逐步介绍为什么世界主要央行——美联储(Fed)、日本银行(BOJ)和欧洲央行(ECB)——将在人类历史上 2 - 3 年的时间窗口内共同印制最多的法币,以“拯救”各自政府的债券市场。然后,我将描述我预计将看到的围绕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潮,这些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由“厕纸钱”资助。最后,我将解释为什么我相信某种垃圾币——Filecoin (FIL)——将在这两种趋势的背景下重新获得 2021 年的历史高点。

公式

加密货币价格=法定流动性+技术

肮脏的法币

央行官员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由于通胀压力,他们要么保护本国法定货币在能源方面的购买力,要么确保联邦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但他们不能两者兼得。。正如我反复指出的那样,政府从来不会自愿破产,这使得世界上负债过度的政府更有可能给它们的央行开绿灯,不惜牺牲法定货币的购买力,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债券收益率“可承受”。

要理解为什么各国政府如此愿意将本国货币抛在一边,为自己的债务习惯提供资金,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他们变得如此依赖于利用债务来发展经济。拉乌尔•帕尔(Raoul Pal)有一个计算经济增长驱动力的简便公式——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 增长=人口增长+生产率增长+债务增长

稳定和流动的信贷市场的建立突然赋予了政府穿越时空的能力。他们开始借用未来来建造今天的东西。他们相信,今天建造的东西将使我们在未来更有效率,也会有更多的人使用它们。如果我们的生产力和人口增长速度快于为这种生产力提供资金的债务利息增长速度,社会财富就会增加。

人口下降

不幸的是,对于那些希望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的政客们来说,拉乌尔公式中“人口增长”部分存在一个主要障碍:相对以前,“富人阶级”的出生率低了。

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发达国家纷纷走向灭亡。上面的图表清楚地表明,到 2010 年代,整个世界的生产人口开始下降。这是有道理的——在办公室或工厂里谋生的城市人口不需要孩子。事实上,孩子是家庭资源的净消耗。当全球经济以农业为主时,儿童代表着免费劳动,因此对家庭单位来说是一个净经济积极因素。

如果 GDP 增长的公式是 GDP 增长=人口增长+生产力增长+债务增长,人口增长变为负值,那么政府必须加倍努力提高生产力。

生产力被推迟

迄今为止,过去的几个大趋势推动了我们大部分的生产力增长,而且它们都不太可能重演。它们是:

1. 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

2. 将全球制造业外包给东方大国,因为东方大国给工人支付的工资过低,而且愿意破坏自己的环境。

3.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遍采用。

4. 由于美国页岩油气钻探的增长,碳氢化合物产量扩大。

这些都是一次性现象,我们已经意识到从每一个现象中可能获得的所有收益。因此,在某种新的、不可预见的趋势出现之前,生产力必定会停滞不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有可能成为引领新一波生产力增长的趋势之一,但即使事实证明这是真的,这些成果要在全球经济中得到充分体现,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无限增长的幻觉

整个世界经济都建立在增长必须无限持续下去的谬论之上。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认识到,在过去 100 年里,导致全球经济繁荣的因素是一次性事件,如今早已过了失效期。

我和其他人对全球债务负担增加的预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这篇文章的前面,我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预测,在未来的 2-3 年里,所有主要的经济集团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印更多的钱。这需要美国日本欧洲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情。我希望他们都采取一致行动,因为他们的经济是相互联系的,他们的行动受到美国领导的二战后秩序的约束。

但在我深入讨论之前,我需要首先带你了解二战后全球贸易的架构,并说明当前的贸易/资本失衡是如何使印更多的钱成为必要的,以防止一个有缺陷的安排失败。

一个时代的终结

这张图表是了解美国在二战后创造的经济结构的关键。日本、德国等被允许通过出口来实现战后的复苏。这些国家将商品出口到美国美国用从这些国家储蓄者那里借来的美元支付。这种体系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包括出口国的工资增长低于生产力增长,以及美国允许出口商免税销售商品和投资美国金融资产

这一体系的运作是为了平衡,不涉及道德判断。出口国需要储蓄,而美国需要消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系面临挑战,因为外国市场已经饱和,基础设施投资难以获得资本回报。

出口国政府采取措施继续向工业企业提供廉价信贷,以维持产能,并避免破产和失业率飙升。与此不同,美国金融业不愿在本国投资,而将资金配置到具有风险的外国公司和国家。

当这些外国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需要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介入来防止金融体系崩溃。

美国和出口国的唯一途径是印钞,但这只是一种推迟全球贸易金融体系架构调整的方式,而不是长期解决方案。

骗子永远不会赢

随着流通中的债务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美国国债在能源方面已经失去了价值。如果我是这些垃圾的一大持有者,我会非常生气。日本和德国显然看到了不祥之兆,这就是他们停止将出口收入再投资于这些债券的原因。这也是欺骗。

随着美国未偿还债务的激增,两个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和日本开始了买家罢工。作为最后的买家,美国银行(他们不得不购买这些狗屎)和美联储(很快也将不得不购买这些狗屎)介入其中。

每个人都在欺骗,而且有正当的理由。很明显,不管精英们喜欢与否,一个新的全球经济体系最终将被创造出来。失衡不能继续下去。但只要当权者拒绝承认现实,钞票就会印出来,希望“增长”就在眼前——这样我们就能让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再次伟大!

我不知道新的全球经济安排会是什么样子,但我可以肯定,这是当前体制将经历的最后一个信贷周期。这将是最后一次,因为没有人愿意自愿持有任何政府债券。私营部门不需要它们,因为由于通货膨胀,他们必须囤积资本,如果他们是企业,就必须购买越来越昂贵的投入。如果他们是个人,就必须购买食品/燃料。银行部门不想要他们,因为他们在新冠疫情后的繁荣时期购买政府债券已经资不偿债。央行不需要它们,因为它们必须通过缩减资产负债表来对抗通胀。

各国政府将尝试——迫使央行、银行业以及随后的私人部门用印出来的钱、储户的钱或储蓄购买债券——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债券泡沫

以下是我对美国、中国、日本欧盟为弥补 2023 年至 2026 年赤字而必须展期和发行的政府债务总额的估计。

仅仅因为政府借贷并不意味着货币供应会增加,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如果没有自然买家,债务负担只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在足够高的收益率下,政府可以很容易地挤出其他金融资产,并吸收所有私营部门资本。显然,这不是理想的结果,因为股市会崩溃,任何企业都得不到任何资金。想象一下,如果你能从一年期政府债券中获得 20% 的收益。你会发现很难证明投资其他任何东西是合理的。

理论上,存在一种“皆大欢喜”的方法,即政府为自己提供资金,同时不排挤私营部门。然而,随着全球债务与 GDP 之比达到 360%,必须展期和发行以弥补未来赤字的债务数量肯定会将私营部门挤出市场。必须要求央行印钞,通过购买私人部门回避的债券,直接为政府融资

让我们重新考虑 2023 年至 2026 年期间大型央行发行和随后购买的债务金额,将其视为大型央行资产负债表在新冠疫情期间增长总额的倍数。

由于私营部门在新冠疫情期间被迫以 5000 年来最低的收益率购买政府债券,他们的投资组合坐实了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未实现损失。在这一轮债券发行中,私营部门将无法参与这么多本轮债务发行。因此,我的基本假设是,央行将购买至少 50% 的已发行债券。其结果是,从现在到 2026 年,全球法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超过 COVID 期间的增长。

钱的去向

现在,我们已经对从现在到 2026 年全球法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程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个问题是,这些钱将流向哪里?

印出来的钱将流向新兴科技公司,这些公司承诺在成熟后会获得疯狂的回报。每个法定流动性泡沫都有一种新形式的技术,吸引了投资者,吸引了大量资本。当主要央行印钞“解决”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这些免费的钱流向了 Web 2.0 广告社交媒体和共享经济初创公司。在 20 世纪 20 年代,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的技术的商业化,比如收音机。这一次,我相信都将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

资本涌入人工智能已经开始,随着全球货币供应呈指数级增长,这种情况只会加剧。

不要做傻瓜

资本涌入人工智能公司,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会很容易赚钱。事实上,恰恰相反,这些钱中的绝大部分将被浪费在那些无法创造出付费客户产品的公司身上。人工智能的问题在于,如今我们能想象的商业模式中,很少有能提供保护的护城河。

韩国区块链周期间,我和一位在著名硅谷风险投资公司工作的技术兄弟一起坐车。他谈到了在人工智能领域赚钱有多难。他讲述了最近在 Y Combinator (YC)上的一堂课上发生的一件趣事。整个课堂上都是利用 OpenAI 的大型语言模型(LLM)构建插件的初创公司。然后,一夜之间, OpenAI 决定推出自己的插件套件,整个 YC 班级的估值立即降至零。

风投将投资的大多数公司只是在 OpenAI 这样的项目之上提供软件支持的服务。软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复制。试着用 ChatGPT 写一些代码——这太他妈简单了。这些“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中的绝大多数的基础都是零。如果你的业务是基于 OpenAI 或类似的公司允许你访问他们的模型,那么 OpenAI 为什么不完美地复制你的插件或工具,并禁止你使用他们的平台呢?

我相信风投负责人并没有那么愚蠢(有限合伙人才是愚蠢的人),所以他们会尝试投资那些围绕不同类型人工智能模型开展可防御业务的公司。这在理论上很好,但这家初创公司到底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

人工智能“吃掉”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这意味着创业公司将筹集资金,立即购买由 GPU(计算机处理芯片)驱动的处理时间,并支付云数据存储费用。大多数初创公司在开发出真正独特的东西之前就会耗尽资金,因为创建真正新颖的人工智能所需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规模是惊人的。我猜,到 2030 年,目前获得资金支持的初创公司中,只有不到 1% 会存活下来。根据平均法则,你作为投资者,几乎肯定会在投资人工智能的过程中输光所有的钱。

与其大海捞针,不如直接收购英伟达(NVIDIA,全球领先的 GPU 芯片制造商)和亚马逊(亚马逊的母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云数据提供商亚马逊网络服务)。这两家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很强。

风投永远不可能通过把你的钱投到两只股票上来收取管理费和绩效费。不幸的是,对于投资资本来说,他们试图表现得“聪明”,并对真正生存下来的<1%的初创公司开枪(而且可能仍然不如 NVIDIA 和亚马逊股票的简单加权股票篮子)。让我们在 2030 年重新审视这一预测,看看 2022-2024 年的风投基金是否表现出色。我预测,全军覆没!

这个概念非常类似于,在 Web 2.0 的建设过程中,初创公司筹集资金,并以广告资金的形式将其交给谷歌Facebook。我要求读者汇总 2010 年至 2015 年风投基金的平均表现,并将其扣除费用后的复合内部收益率与购买同等权重的谷歌Facebook 股票进行比较。我敢打赌,只有前 5% 的风投基金(或更少)能超过这个简单的股票投资组合。

例如,投资英伟达(NVIDIA)就很好,因为它具有流动性。你可以随时进出。然而,它带有估值风险。英伟达的市盈率(P/E)高达 101 倍,高得离谱。

由于盈利增长强劲,英伟达的股价从 14 美元涨至 101 美元,市盈率为 14 倍。这笔交易很划算,你的资本增值了 621%。在欣快期投资会产生 86% 的损失,因为情绪很快从高兴变成悲伤。英伟达一直是一家超级公司,但市场开始相信,英伟达就像其他大型半导体公司一样,应该有相应的估值。

价格是最重要的变量。说到我的投资组合,我想参与人工智能狂热泡沫,但我有一些规则。

1. 我只能买那些流动性强、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东西。这让我可以随时进行交易。如果我的投资是由投资于 pre-IPO 或 pre-token 公司或项目的风投基金持有的资金组成,这是不可能的。风投基金通常在 7 年后才会收回资金。

2. 我只能买那些从历史高点(ATH)大幅下跌的股票。我希望我为另一个关键指标的收益支付的倍数,大大低于股票或项目成为“The It Thang”时的交易价格。

3. 我非常了解加密资本市场。因此,我想投资一些连接加密和人工智能的东西。

对人工智能来说,没有 Ozempic

因为我不知道哪种人工智能商业模式会成功,所以我想投资于我知道人工智能将依赖的东西——即,它的食物组。要么我需要以某种方式投资计算能力,要么我需要投资云数据存储。对于这两个食物组来说,人工智能都渴望去中心化。如果由人类控制的中心化公司决定限制对其服务的访问(例如,由于政府的强制),人工智能将面临生存风险。

加密货币驱动的区块链使人们能够聚集在一起并共享多余的计算能力,这将是有趣的,但我还没有发现一种硬币或代币具有足够的网络,足以表明它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生存并蓬勃发展。所以,据我所知,我没有去中心化的方式来投资计算能力。

这让我不得不投资于数据存储。按存储容量和存储数据总字节数计算,最大的去中心化数据存储项目是 Filecoin (FIL)。Filecoin 特别吸引人,因为它已经存在了几年,并且已经存储了大量数据。

没有数据,人工智能就无法学习。如果数据由于单点故障而受到损害,或者中央数据存储实体更改访问权限或其价格,则依赖于该存储实体的AI将停止存在。这是一种存在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人工智能必须使用去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想拥有像亚马逊这样的大型云数据服务提供商的股票。我从根本上认为,亚马逊是一家受人类法律管辖的大型中心化公司,与人工智能对其数据托管提供商的需求是不兼容的。亚马逊可以在政府的要求下,单方面关闭对数据的访问。这在一个抵制审查的去中心化网络中是不可能的。我知道,由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和经济回报,它可以帮助创造协调的“共享”。这就是为什么由FIL驱动的去中心化数据存储网络是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经济的必需品。

让我们看一下我的清单,看看 FIL 是否合适。

它可以在交易所交易吗?

是的。FIL 于 2020 年开始交易,可在全球所有主要交易所交易。

它的交易价格比 ATH 低得多吗?

是的。FIL 较 2021 年 4 月的 ATH 下跌了近 99%。但更重要的是,价格/存储容量和价格/存储利用率都收缩了 99%。

历史数据:

●FILATH:$237.24

●Filecoin存储容量(2021):~4EiB

●存储利用率(2021):~0.2%

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的当前数据(Messari报告):

●FIL价格:$3.31

●Filecoin存储容量:12.2EiB(exbibyte)

●存储利用率:7.6%

比率

●2021 年 4 月 ATH 价格/容量=19.45 美元/EiB

●2021 年 4 月 ATH 价格/存储利用率=每百分比 1186.7 美元、

●当前价格/容量=0.27美元/EiB

●当前价格/存储利用率=每百分比 0.44 美元

在市盈率下跌后投资永远是最好的做法。想象一下,如果价格/容量比率仅反弹到 2021 年 4 月的 25%,达到每 EiB 4.86 美元,那么价格将升至 59.29 美元,比目前水平上涨近 17 倍。

它是一种加密货币,其网络可以帮助人工智能发展吗?

是的。FIL是一个基于时空证明的区块链。FIL是Filecoin网络的原生加密货币。

交易相关

许多读者在社交媒体上评论说,自从上次牛市结束以来,我一直在说同样的话,而且我完全错了。确实如此,但我不会做一分钟甚至一小时的短期交易。我交易周期,且我关注的是 2023-2026 年的周期。因此,只要我以后是对的,我现在错了就没有问题。

今天,我能够以“便宜”的价格买到我认为会大赚一笔的东西。FIL to MOON!市场可能不会做出反应。事实上,它的交易价格甚至可能低于我的平均入市价格,但数学告诉我,我在概率分布的右边。

我的作品集即将迎来双喜临门。

无论是现在还是古代,各国政府都只知道解决债务过多而生产力不足这一棘手问题的一种方法:印钞。每一个主要帝国或文明的灭亡都可以部分归因于其货币的贬值。我们当前的“现代”情况也不例外。

我对这些数字有一种预感,但即使是我也对它们的规模感到惊讶。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其他我尊敬的人都在强调摆脱世界积累的巨额债务是不可能的。问题是,由银行、企业和个人组成的持有债券的公众,什么时候会拒绝将多余的现金投资于实际收益率为负的政府债券。我不知道这种情况什么时候会发生,但世界正在进入“曲棍球棒时刻”,债务余额增长的速度超出了我们蜥蜴大脑的理解能力。面对这些灾难性的图表,债务余额上升和右转的速度将飞快,公众将会逃离,而央行必须带着他们值得信赖的、绝对没有生锈的印钞机挺身而出。

法定货币流动性的繁荣即将到来,我可以耐心等待。

人工智能正在经历其采用增长的曲棍球棒时刻。自 20 世纪中期计算机发明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讨论和研究人工智能。直到近 70 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应用才开始对数亿人有用。会思考的机器所做的事情将改变我们生活,这将是惊人的增长和速度。

有了数万亿的免费资金,从政治家到对冲基金大师,再到风险投资技术人员,每个人都将尽其所能将资金投入到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任何事情上。一些评论员嘲笑英伟达的 ATH 已经修正了近 10%。他们说“我告诉过你,这是泡沫”。但他们缺乏想象力的头脑没有读过足够的历史,也没有研究过泡沫的演变。人工智能的繁荣甚至还没有开始。等着吧,等着各大央行来个大转变,开始印钞票来拯救本国政府,使其免于破产。对这种“新”技术发展的大量资金和关注将是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

大量的法定货币印刷和人工智能的光速采用将合力产生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泡沫!

虽然目前的市场让我感到无聊,但随着数量的下降,我的双手将孜孜不倦地收集那些将长成强大郁金香的球茎。但别搞错了——我不会傻到相信所有的炒作。我尊重重力。因此,当我买入时,我展望未来,知道何时必须卖出。

让我们像 2019 年一样狂欢吧!

Popular articles
Swedish lawmaker proposes lowered gambling tax to fight black market
Sports Betting
Australia weighing strict measures on gambling ads
Regulation
1spin4win releases unique slot Don Catleone Hold and Win featuring gangster cats
Online Casino
Pennsylvania: Valley Forge Casino opening new dining hall
Regulation
In a rare video message, Light &amp; Wonder CEO says slot issue was ‘an isolated incident’
Regulation
UK Council Accountant Who Stole £1m to Fund Gambling Addiction Jailed for Five Years
Regulation
Industry sources: Time to pump the brakes a little on an Alberta online market rollout
Sports Betting
Vietnam's tightening online gaming policy creates new market opportunities
Southeast Asia
Meet HUIDU at Booth Z64 of iGB Live 2025 in London
HUIDU Focus
FDJ says it doesn&#8217;t foresee French gambling tax hike, as stock price hit
Sports Betting
HUIDU is Ready at Booth 2250 to Meet You at SiGMA Asia 2025
HUIDU Focus
Dutch gambling regulator wanrs lottery over advertorial
Regulation
Irish lawmakers at odds over change in gambling bill allowing &#8216;inducements&#8217;
Sports Betting
French Gambling Giant FDJ Completes €2.5bn Kindred Group Purchase
Regulation
Bally&#8217;s job training program is a big deal at Community College of Rhode Island
Regulation
Home
Game
Cooperation
Find
My